通識教育中心現況及未來發展

一、沿革

本校自專科時期,遵照教育部規定,開設共同必修科目,共同科便已實際存在,卻一直未設置專任科主任一職,共同科相關業務,均由教務處兼理,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,校長正式聘請本科專任教授兼任共同科主任,至此共同科方始獨立設科。八十九學年度起為落實大學全人教育理想,共同科正式更名為通識教育中心。


二、特色

本校通識教育之辦學特色為「多元、跨域、會通、創新」,秉持「淬鍊人文底蘊,激發藝術熱情」的精神,整合藝術專業與通識五大基本素養、實踐藝術跨領域的通才理想,在藝術專業學科之外,提供人文精神內涵的培養,進而啟發藝術的內在熱情,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外顯能量,使藝術作品更能感動人心。

 
三、目標

本校通識教育目標是以引導學生廣泛的學習知識,培養人文素養、公民道德、全球視野、團隊合作、自主學習以達成終身教育與服務社會的目標。
 
四、特色

本校通識教育特色為五大素養、六大核心能力、五大類課程。

 

五大素養

1.人文素養
2.公民道德
3.全球視野
4.團隊合作
5.自主學習
Open Imagination
 

 

六大核心能力

1.語文溝通力
2.文化賞析力
3.道德實踐力
4.人際關係力
5.批判思考力
6.科技運用力
Open Imagination
 
五大類課程
1.共同語文類
2.人文類
3.社會類
4.自然科技類
5.跨領域整合類
Open Imagination

 


 
About Image
 

五、課程

通識教育的理念呼應本校辦學的教育目標,向內統整藝術之各種創作形式,尋求其共通的基礎,向外跨越藝術學門,追求與其他學術領域的合作,通識課程與學校的藝術專業課程形成互補,使各學系學生在求學期間之學習能更平衡發展,透過通識課程了解:自身與自身(心理或生理)、自身與社會環境、自身與自然世界的相互關聯,使學生生活於現代社會而知何以自處。

自101學年起通識課程以領域方式開設,使課程具多元性,符合學校整體發展。因應學校發展與社會變遷之實際需要,本中心正式成立之後,即展開課程精簡計畫,並致力於下列五項課程改造:

(一) 實施五五六六通識課程計畫:
減少必修學分,增加選修學分,擴大學生的多樣選擇空間。自101學年起在通識課程的30學分中,除共同語文類英文(4學分)、閱讀與寫作(2學分)為必修外,其餘四領域均需選修6學分。落實五大素養「人文素養、公民道德、全球視野、團隊合作、自主學習」、六種核心能力「語文溝通力、人際關係力、文化賞析力、批判思考力、道德實踐力、科技運用力」的陶成。

(二) 通識課程豐富化:
為減少過度偏重專業科目所形成的偏狹,增加課程的廣度與深度,將一般通識課程區分為人文、社會、自然科技、跨領域整合四大領域,並以系列課程的方式規劃出每類群的主要學術重點,每系列包含若干相關課程。

(三)強化教學與精實課程:
為落實課程分工的精神,外國語言類課程及各類學分學程方面,由本中心開設校定選修課程。本校大一新生均接受英文分級授課,以使不同程度之學生均能因材受教;在中文教學方面,著重讀寫訓練,強化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。

(四)藝術課程通識化:
通識教育中心設計跨界藝術通識課程,鼓勵學生修習專業藝術外的其他領域概論,傳揚本校的藝術精神,使藝術通識教育能整合與交流。


六、師資

本中心專任教師,分共同語文、人文、社會、自然科技、跨領域整合等五類教學小組,教學小組平日負責研訂教學進度與方針,協助專兼任同仁進修研究、改進教學品質,初步審查開課、升等、進修申請等有關事宜。

七、 設備

本中心位於教學研究大樓四樓,現有主任辦公室、中心辦公室、教師休息室、會議室及10間教師研究室,另兼管語言學習資源中心、語言教室一及語言教室二。
辦公室之設備齊全,亦有數位器材供師生借用。


八、展望

〈一〉塑立通識專業: 經由課程設計、通識理念的推廣,確立專業形象。
〈二〉更新教學設備:以新的資訊視聽器材,將現有設備汰舊換新。
〈三〉實施課程改造:必修學分的減少、系列課程的設計與推廣。
〈四〉提昇研究質量:提倡研究風氣,舉辦讀書會學術會議,鼓勵並協助教師升 等。
〈五〉開拓教學資源:結合校內外資源,應用電子媒體於教學活動擴大教學成果,並開發隱藏性課程,加強與社區互動。
〈六〉推動學術交流:藉研討、參觀訪問等活動,與國外學者互動,提昇理念層次。